1.总体定位
中国-埃及可再生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列入科技部首批建设认定名单(国科发交[2019]186号文)。按照“共建共享、需求导向、能力建设、示范引领”的原则,高效配置、综合集成区域可再生能源科技创新资源,通过技术开发、技术示范与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服务、联合研发等加快可再生能源技术对外输出,辐射带动北非区域可再生能源科技创新,扩大我国在非洲、中东等“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影响,增强我国科技“软实力”的国际影响力。
2.研究方向
可再生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
1)高效光伏电池装备技术研究与推广;
2)大功率高可靠性光伏电池、组件技术研究与推广;
近年来,联合实验室通过开展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发表SCI论文2篇,国外核心期刊论文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5篇;授权发明专利81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1项,取得12项光伏产品国际认证,发布SEMI标准4项,行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4项,地方标准1项。
中国-埃及可再生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列入科技部首批建设认定名单(国科发交[2019]186号文)。按照“共建共享、需求导向、能力建设、示范引领”的原则,高效配置、综合集成区域可再生能源科技创新资源,通过技术开发、技术示范与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服务、联合研发等加快可再生能源技术对外输出,辐射带动北非区域可再生能源科技创新,扩大我国在非洲、中东等“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影响,增强我国科技“软实力”的国际影响力。
2.研究方向
可再生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
1)高效光伏电池装备技术研究与推广;
2)大功率高可靠性光伏电池、组件技术研究与推广;
3)大型光伏电站及智慧能源大数据研究与推广。
3.发展目标
联合实验室发展目标:结合我国“一带一路”政策在新能源领域的整体规划战略,通过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技术示范与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服务、联合研发等形式,积极发展对外新能源技术输出,增强对区域科技发展的辐射影响力;布局建设面向埃及以及北非周边国家的区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积极推进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形成聚集创新要素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近年来,联合实验室通过开展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发表SCI论文2篇,国外核心期刊论文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5篇;授权发明专利81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1项,取得12项光伏产品国际认证,发布SEMI标准4项,行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4项,地方标准1项。
联合实验室研制的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管式PECVD设备,成功纳入第四批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录。对外合作项目“泛半导体基片超精高效切磨抛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24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RSP-8000型超大产能双面异质结TCO磁控溅射镀膜成套设备及应用和大产能高温低压硼扩散设备开发及应用2项成果通过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中国赛宝(湖南)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合格,并获得了湖南省科技厅的科技成果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