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从东南大学毕业的陈龙珑,怀着满腔热血加入四十八所,投身于特种传感器研发一线。从刚入职时的初生牛犊,到独立负责研发传感器,转眼已是六年光阴。
面对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从理论知识到生产实践的跨越,入职之初还略显稚嫩的陈龙珑,只能手忙脚乱地接招。但在四十八所特种传感器这条战线上,一支支传感器的制造、一次次验证试验的开展、一次次用户现场的交付,让他从一个普通的设计“学徒”,到协助设计的“助手”,再到身负重任的“主力”。六年的磨练,让陈龙珑成长为骨干力量之一。2021年下半年,为保障某重点型号配套任务,他临危受命。接到任务通知的当天,陈龙珑和同事连夜赶赴外场开展兼容验证工作,作为主要负责人的他还需协调任务设计及生产进度。项目执行期间,为了解决电路调试难题,秉着对科研勇于担当的态度,陈龙珑和团队成员与时间赛跑,他们一手打油压,一手调软件,连续奋战多日,突破了四十八所传感器新应用的关键技术攻关,提供了全国产化解决方案,实现了仅用十五天就解决该型号传感器从无到有的“奇迹”,成功保障配套任务。
载人航天事关重大,成败系于毫发,质量重于泰山。今年3月,陈龙珑转岗至科技质量部,工作从“搞科研”转变为“管科研”、“服务科研”。作为保障工作的主要人员,他积极梳理四十八所航天发射保障任务,组织谋划各项专项复查和编写应急预案。如果说研发人员是保障航天发射的“排头兵”,那他就是协同联络的“通讯员”、是提供全面保障的“补给员”。
“青春是我们奋斗的资本,趁着年轻,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标。”陈龙珑如是说,也如此做。要坚信,脚踏实地、艰苦登攀,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就一定能跑出人生最好的成绩!